每一次学习都是提升;
每一次思考都是成长;
每一次实践都是蜕变。
冬日的凤小校园如诗如画,演绎着几分惬意,几分浪漫,几分陶醉。2020年12月20日下午凤凰小学录播教室聚一群有温度的“教育”人,行一场温暖的“遇”见。
孩子人生的每一个一帆风顺,每一个柳暗花明,每一个峰回路转,都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郑重教授就《家庭教育的理解与家庭教育的把握》做了专项报告,郑教授以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为例 与老师们分享了家庭教育的经验。
郑教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它通过家庭故事折射一个家庭的文化。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长大后如何做事可能与父母没有很大关联,但是孩子长大后的做事风格一定和父母有很大的关联。
学校老师都是家庭老师的继位者,学校和社会是放大家庭教育的地方。
郑教授提出我们很多家长存在的问题常是: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为了工作生活忽略对孩子的陪伴孩子;当孩子大一些时,家长又为了生活工作耽误了孩子都成长。
家校协同的分寸把握
定位上: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家长不要缺位,老师不要越位,家长和老师不要错位,而要到位。
家庭侧重孩子的成人,它是孩子建立归属感的地方。学校侧重于孩子的成才,应该是是一个有吸引力、孩子向往的地方。
教育跨度上:老师是孩子一阵子的老师,家长是孩子一辈子都家长。家教渗透于细微之处,情景之中。
教育方式上:老师是以言传为主的老师,家长是以身教为主的老师,而且身教胜于言教,身教先于言教,身教体现言教。
教育对象上:老师是教一群孩子的老师,家长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具体、恰当、当众,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扬。表扬可批量,批评需零售。
教育内容上:老师主要是讲知识的老师,家长主要是教品德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是没有时间学习做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或者几个“高能量”的人,去主动营造、不断修复这样的“家庭学习场”。当家庭的全部成员致力于更新家庭文化、家庭规则与行为方式,一个“学习型家庭”诞生了,这将奠基亲子关系的诸多美好,并架构人生成长的底层逻辑。济南天桥区张秀丽主任从从一家人能够“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出发,创建学习型家庭。
如果您将学习理解为获取知识那还远远不够,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积极的生活方式。
学习型家庭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风潮汹涌,自当扬帆起航;
艰难曲折,更须乘风破浪;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正如郑教授所讲:家庭教育要科学进行,重在教育方法的引导。学生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重在平日的养成。风气的营造,靠内化,重在精神环境的引领。
孩子是一颗种子,家庭是种子萌芽的土壤,而学校是种子成长的肥料,给孩子一片肥沃的土壤,家长用时间、精力、感情陪伴孩子,培育幼苗茁壮成长,是家庭教育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在学习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在实践中见证理论的学习。今后,凤小教师们在班级管理以及家校共育工作上,积极开发可用资源,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